英語學習小學英語

什麼時候學英語是最好的,讓小學生記住5000單詞的方法不簡單

本文已影響 4.29K人 

  讓小學生記住5000單詞的方法

ing-bottom: 101.43%;">什麼時候學英語是最好的,讓小學生記住5000單詞的方法不簡單

想學好英語,單詞力(word power)是基礎的基礎。有的小學生,四年級就認識 3500 個單詞,並考下劍橋二級(PET)證書,引來班上其他家長的羨慕。事實上,我輔導學生時,對她們的要求是:小升初之前,單詞量至少達到 4000 量級;初二之前,必須達到 5000 量級。

考慮到社會發展與前瞻佈局的需要,我的標準一點不高。況且,沒有誰能夠拖拖拉拉地學好外語。只要遵循外語學習常識,孩子們都能達到這個水平。我教的學生中,有的孩子還揹負着奧數負擔,可他們在小升初之前,仍能突破 5000 單詞量。

什麼纔是外語學習的常識呢?那就是充分培植學生情感,這也是我國《英語新課標》着重強調的。

在外語學習方面,培植情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英文原版書融入孩子生活。只要孩子平時抓得緊,到了寒假,不妨帶孩子去澳大利亞感受和煦的海風。 帶孩子到英語國家遊山玩水,也能培植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情感。

也許有人會問:孩子記單詞,和情感有什麼關係呢?

我的回答很簡單:記憶本身,就是情感的選擇。生活,由成千上萬的往事構成。是什麼讓我們永遠遺忘了某些往事,又是什麼讓我們把某些往事,在回憶中變成永恆?舉個例子,人們會記住 10 年前與配偶的第一次相遇,卻會忘記 10 天前的晚飯吃的什麼。再舉個例子,聽課的孩子,如果是充滿好奇、興趣盎然的狀態,孩子就會充分吸收知識。

小學生背單詞,關鍵是熟悉拼讀。熟悉單詞拼讀的同時,培養孩子每天閱讀 20 分鐘原版書的習慣。原版書跌宕起伏的情節,滿足了孩子的情感訴求,也讓英語學習充滿活力。

單詞力與閱讀力,是一個雙螺旋結構。兩者互相纏繞,相互促進。孩子通過單詞拼讀和閱讀,將記憶與情感溶於一體,這是多麼有效的單詞積累路徑!

  什麼時候開始英語學習最好

孩子什麼時候學英語(精品課)最好?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擔心孩子錯過學外語(課程)的關鍵期,以後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得不跟進。

母語的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其實心理學家不喜歡用“關鍵期”這個名詞,比較喜歡“敏感期”,因爲後者彈性比較大),愈早愈好。但是第二語言也是這樣嗎?

1970年,彼得·馬勒教授發現:如果把一隻白冠麻雀從小隔離長大,不讓它聽任何聲音,只在它35天到56天大之間讓它每天聽到4分鐘正常的鳥歌,那麼它長大後所唱的歌就幾乎正常;如果在它50天到71天大之間纔給它聽正常的鳥歌,它長大後所唱的歌,雖然也有基本的調子,但是缺乏抑揚頓挫以及語尾顫音變化;如果太早(7天以前)或太晚(300天以後)才聽到鳥歌,那麼它所唱的歌會不正常,平板無變化。

這表示太早或太晚才學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出生後7到60天是白冠麻雀的關鍵期,它必須在這段時間聽過自己種類的歌才學得會唱;60天到100天爲邊緣期,仍然學得會,但歌不完整;過了邊緣期後再學就學不會了。

當然,這個實驗無法直接應用到人類身上。但是在1971年,美國加州曾經發生過一件受虐兒的案件,可供參考。一個女孩被精神不正常的父親關在房間裏3年後獲救,因爲在這段時間沒有接觸到語言,所以後來雖然有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的語言學家專門教她,她的語言始終不正常。一般認爲這是因爲她獲救時已過了學習母語的關鍵期,所以纔會效果不好。

另一個案例的受虐兒就幸運得多。伊莎貝爾也是被父母關到6歲才被救出來的,但是因爲6歲仍在關鍵期之內,她的語言發展就很正常,在一年之內,不但學會了語言,還進入正常小學去讀書。也就是說,7歲的伊莎貝爾說話跟她二年級班上的同學說得一樣好。雖然別人有7年的說話經驗而她只有一年,但是她很快就迎頭趕上了。

這兩個現象支持了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的看法,即我們大腦中有個學習語言的機制,它必須在語言學習的窗口開放時間內被啓動,以後的學習纔會正常。所謂“母語”,是在自然的社會環境裏學會的第一語言。

但第二語言的學習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支持關鍵期的證據。

史丹佛大學的憲次白田曾對“學第二語言有無關鍵期”做了詳細的研究,他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他說,成年後再學第二語言,跟孩子時學習第二語言的表現並無差異。

第二語言的學習,基本上與母語是不同的機制。法國的迪韓發現第一語言的大腦區域都在左邊,但是第二語言就很零亂,因每個人的經驗而不同。他的8個受試者中,竟然找不到一個地方是有6個人都共同活化的。

一般來說,第一語言都在左腦處理,第二語言就轉到右腦去了,而且左腦活化的強度比右腦弱。現在的研究都發現,第二語言的大腦處理位置,不是與他學習的年齡有關,而是與他使用這個語言的精純度有關。

有些歐洲國家,如瑞士、西班牙、荷蘭都是雙語或多語國家,他們的國民幾乎都從小就學兩種語言,但是研究者發現,即使在3歲以前就學了第二語言,還是會有差別,他們在用腦波儀所做的誘發電位腦波圖上的表現不一樣。雖然他們都是很流利的雙語者,但是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處理還是不同,受試者會用第一語言的結構去處理第二語言。

以目前所有的研究看來,母語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技能的學習,如運動、樂器、舞蹈等也有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晚,目前並無定論,大部分認爲在青春期之前。但是第二語言的學習並沒有敏感期。因爲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啓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區別,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了。第二語言的學習在青春期之前都可以學得很好,就看自己有多努力。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他沒讀過大學,沒專門學過英語,後來通過自學和工作中的應用,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父母大可不必急着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英語補習班,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