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英語文化

英語寫作的禮貌原則的淺議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ing-bottom: 53.28%;">英語寫作的禮貌原則的淺議
摘要:“禮貌原則”是語用學中的一個指導成功交際的重要原則。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比較中、西方禮貌原則的不同,遵守禮貌原則,並從語用含義的角度瞭解中、西方思維的差異。這對提高學習者在不同語境下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成功的交流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禮貌原則;英語寫作;語用含義
一、中、西方禮貌原則之比較
禮貌原則由於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其標準也各有差異。如Leech根據英美等西方國家人們的言語習慣、會話的文化特點等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個準則即:1、得體準則:最小限度地使別人受損:最大限度地使別人得益。2、慷慨準則: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損。3、讚譽準則:最小限度地貶低別人;最大限度地讚譽別人。4、謙遜準則:最大限度地讚譽別人:最大限度地貶低自己。5、一致準則:使對話雙方的分歧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6、同情準則:使對話雙方的反感減至最小限度;使對話雙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顧日國結合其導師Leech的理論,根據漢語的文化源與流提出了漢語文化中禮貌規範的四大特點:尊重、謙遜、態度熱情、文雅。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與漢語文化有關的五大禮貌準則:1、貶己尊人準則:指稱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物時要“貶”,要“謙”;稱聽者或與聽者有關聯的事物時要“擡”,要“尊”。2、稱呼準則:指人們出於禮貌,在稱呼上按“上下”“貴賤”“長幼”有別的傳統來體現人際交往中的社會關係。3、文雅準則:出言高雅,文質彬彬往往被認爲是懾“禮貌”,“有教養”。4、求同準則:就是注意與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保持相稱,說話雙方要力求和諧一致。5、德、言、行準則:指在行爲動機上儘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儘量增大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儘量誇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儘量縮小自己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把顧曰國“禮貌原則”的五條準則與Leech關於禮貌的論述加以比較,就會發現中、西方的禮貌原則在語用含義和文化價值上是有差異的。其中的“貶己尊人的準則”是最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如在指代自己時。中國人常用“鄙人”、“晚生”、“在下”等;而指代他人時。則常用“您”、“賢弟”、“貴公子”等。稱呼涉及禮貌是漢語文化的特點。稱呼方式與禮貌有關。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也折射出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思想感情。如親呢、喜愛、威脅、警告、諷刺、戲謔等。漢語的稱呼一般需要說明彼此之間的關係:親屬、同事、師生:上下級之間要體現出職務、頭銜。如“二叔”、“李局長”等。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稱呼,遇到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稱呼。甚至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和效果。也用不同的稱呼,這充分體現出漢語稱呼的禮貌性。再稱呼語上,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在中國文化中,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爲中國文化傳統是“重名分,講人倫”,所以在稱呼上也要遵循“仁”與“禮”的法則。要遵循“貴賤有等,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否則會被視爲“沒禮貌”。而西方社會的價值觀是“人爲本”,“名爲用”,他們崇尚個人主義,提倡自我表現,個性解放,所以在稱呼上也往往以“先生”、“女士”代替,一般都可以直呼其名。即使兒子稱呼老子。下級稱呼上級,學生稱呼教授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的同時也應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並以此來提高跨文化的交際意識。
二、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的重要性
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語言的交際能力。而語言表達的得體與否是衡量一個人語言交際能力高低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英語寫作中不應該只瞭解語言寫作的知識技巧,還應該學習語用知識。培養語用能力。即語育的得體表達能力。何自然指出:在言語交際中人們首先考慮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話語的合適與否。得體與否。研究話語的得體性就必然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禮貌原則、幽默原則和剋制原則。使用禮貌語言實際上是一種語用策略。Wolfson對外語教學及其運用效果的研究發現。在與外國人交往中。本族語者比較能夠容忍非本族語者(外國人)的語音和語法錯誤,但對違反說話原則的行爲,即文化差異引起的非語言結構上的行爲卻難以容忍,認爲這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粗魯的。那麼什麼是禮貌呢?根據漢語字典的解釋。我們知道禮貌是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是一種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但禮貌同時又具有其民族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對禮貌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又有不同的禮貌規範。一個民族視爲禮貌的,另一個民族也許就認爲是不禮貌的。禮貌的原則就是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希望得到對方的尊重。而爲了尊重對方,說話人需要適應語境。採用一些適當的交際策略及禮貌。以求最佳效果。在實際語言交往中,我們有時會發現說話者所使用的詞語、語法都沒有錯誤,但由於沒有適當地運用禮貌原則,結果使交際效果受到影響。打了折扣。有一個例子:一箇中國學生和美國指導教授交談學習情況後,說“我的英語不行,可能沒有把觀點說清楚”。教授說“YourEnglish is very good,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這個學生覺得哭笑不得,以爲他是在開玩笑。甚至是諷刺,因爲他知道這位教授對漢語是一竅不通。其實他是在用漢語文化的觀點來理解美國人所說的話,不清楚對方是在好心地鼓勵他,用令人輕鬆的“比較”來鼓勵。如果這名學生的英語真的不好,中國教授可能會用“暗示差距”來鼓勵。說“還行,如再努力幾點就更好了”。因此,在英語寫作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學習禮貌原則。研究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中提倡並遵守禮貌原則。

三、在英語寫作中學習“禮貌原則”應與語言文化的學習相結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通過語言得以實現。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內涵。學習禮貌原則也離不開文化的學習。禮貌有明顯的民族性。因此,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應瞭解英語文化的歷史、傳統、演變及各種表現形式,並對其中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這樣學習者才能依據不同的交際對象。不同的交際場合和內容採用得體的禮貌交際手段。例如,在給美國籍學生使用的漢語教材中有“買東西”一課。教師講完描述襯衫的顏色、質量、大小、長短後,讓學生練習。要求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在購物中心買東西,你的朋友正在選襯衫,請你給她提個建議買什麼樣的襯衫”。一看到這個題目,一個美國學生就說:“不用做這個練習,不實用,因爲我們不可能向朋友提建議買這個,不買那個,買什麼樣的襯衫完全是她個人的私事兒,我們不會干涉。”這裏就存在着文化差異。中國文化認爲是禮貌的言行,在英語民族的文化中也許就會被認爲是侵犯了隱私。中國人幫朋友買東西,提建議完全是人之常情,也習慣選擇“建議”的言語行爲。但在西方他不但不會領情,甚至還會認爲侵犯了他個人的自主權利。再比如對“恭維”和“間接恭維”的理解。聚會上我們會常聽見類似的話:“Your hair style is lovely”,學英語的中國學生可能會回答:“Thank you”。再問“Did you do itin Park Mall?”答“Yes”。這個對話說明我們是理解本族語“間接恭維”的言語行爲的。所以會回答Thank you。但我們也許不知道這種恭維也是表示願意交談的一種社交方式。而最後的簡單回答yes,會使對方以爲這個中國學生不願意繼續交談。所以文化因素是影響語用理解的最複雜的因素,學習禮貌原則必須與語言文化的學習相結合。
四、在英語寫作中遵守“禮貌原則”,避免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是對目的語的語法、語意功能的理解不當或表達不得體所導致的失誤。這種失誤不是語法錯誤,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適合與得體的問題,是指由於說話方式不妥,不符合表達習慣或不合事宜而導致的交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以“恭維”爲例,美國人的恭維語言形式就與中國的不同。好像用什麼字眼都不過分。中國人有時就接受不了,甚至覺得虛僞。其實他們所使用的tremendous,terrific,fantastic等詞,並不是評定你就是如此的“超越”。而只是鼓勵你繼續努力。在語言交際中,由於對社交禮貌方面的具體語言形式所體現的語用內涵缺乏瞭解。或由於言語不當、語境不適等就有可能出現語用失誤,引起相互間的誤解,影響交際的成功進行。鄔潁祺、陳國華在“中國大學生英語語用語言能力:調查與分析”中對80名中國大學生在英語日常交際中的語用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部分被試者懂得隨着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關係遠近的不同,選擇請求行爲的表達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對不同語言形式在何種場景下使用才得體、恰當卻十分模糊。既不清楚不同語言形式所具有的語用內涵,有時還混淆同義結構使用的不同場合。如,很多大學生不瞭解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是一種禮貌的表達方式。could/would用於表示非婉、客氣的請求,用於不太熟悉的人之間。如果被請求者是好朋友,這裏用could/would就顯得非常見外,有時還會讓人覺得有特別含義在裏面。如諷刺或怨恨等。語言是表達禮貌的重要手段,通過語言表達禮貌是成功交際的一個重要語用原則。根據托馬斯(Thomas,1983)的觀點。語用失誤大體上可以分爲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是指在交流中不理解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導致語言形式的失誤。它與談話雙方的身份、語域、話題熟悉程度等有關。語用——語言失誤是指所說的英語不符合本民族的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它表達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把英漢詞語等同起來。如用漢語道歉時。我們常說“沒關係”,“沒什麼”,所以It doesn’t matter,或It’s nothing,很合適。但在美國年輕人中,一般而言,對別人的道歉表示真心接受時常用That’sall right,That’s okay,或Don’t worry about it,而不用It doesn’t matter,再比如回答Thanks a lot,時,受母語的影響,我們也常會錯誤地使用Never mind表達沒關係,不用謝。但Never mind在英語中是用於當對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不介意的場合。所以語用一語言知識的欠缺也會導致交際不能成功地進行。而“語用能力不隨語言能力的增強而增強”。因此在寫作中應依據語用層次高於結構層次,交流能力高於語言能力的原則,有意識地加強“禮貌原則”的學習,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採用不同的寫作方式,以求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