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語學習

北語高翻劉和平教授:譯者,須不忘初心、追逐興趣

本文已影響 5.84K人 

本文作者法語人,轉載自“法語人”微信公衆號(ID : fayuren123),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繫授權。瞭解更多信息,請掃描文末二維碼。

北語高翻劉和平教授:譯者,須不忘初心、追逐興趣

對話法語人
劉和平教授

劉和平,巴黎高等翻譯學校翻譯學博士, 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名譽院長、翻譯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爲翻譯學、口筆譯實踐、翻譯教學及中法跨文化研究。她著有《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口譯理論與教學》等書,譯著包括《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世紀兒》、《街心花園》、《北京的陷落》等。

Q: 我們知道您有教師和譯者的雙重身份,您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是如何走上教師和翻譯這兩條路的嗎?

A: 先說翻譯吧,實際上,我從小很喜歡外語,偶然知道了翻譯這個工作,一直想做,後來就學了外語。1977年考大學,在大學上翻譯課程。我很敬佩我的老師,他們常翻譯名家名作,每一堂課我都能夠學到一些東西。但是,當時我也很困惑,主要的疑問是:如果每週兩個小時的翻譯課,每次課能夠學5或10個不同的表達方法,那我什麼時候才能夠開始做翻譯?當時總覺得這樣學下去學一輩子也不能夠做譯者。自此,我開始尋找一種方法,想用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早一點進入翻譯領域。這就是最初的想法。後來去巴黎高翻讀碩、讀博,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翻譯教學。

我1982年畢業留校,1986年去了非洲,在醫療隊工作。在去醫療隊之前,接受了別人的邀請,做過中學課本的法譯中翻譯;1986-1988年,在醫療隊做口譯、筆譯。這些實踐讓我對口筆譯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1989-1990年,在巴黎高翻讀碩;1993-1996年,在巴黎高翻讀博。在此期間,我在法國一直都在做口筆譯工作。可以說,我是從1982年大學畢業之後基本上就開始了筆譯的實踐,從1986年在醫療隊工作開始就走進了口譯行業。

這些年中,我參加過各種大型會議的口筆譯工作,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筆譯這方面,共完成約10本文學或者理論著作的翻譯。但是,做的比較多的應該是技術類、科技類翻譯。實際上,我既是譯者、又是譯員,同時在學校教授口筆譯課程。

Q:教師和譯者這兩種身份都給您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收穫呢?

A: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我。我自己是這樣理解的:按照國家翻譯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教授翻譯的老師應該有口筆譯實踐經驗。爲什麼教師要有實踐經驗?第一,這些經驗對於我們比較好地理解翻譯職業是有幫助的。第二,我們對市場能夠有第一手的材料,能夠了解市場的變化。譯者、譯員接觸的都是最新的東西,比如說給上海世博會做翻譯的時候,我是第一次在這樣的會議上聽到“雲計算”這樣的概念。譯者、譯員能夠了解最新的市場和技術對象,這對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有一些教翻譯的老師,要麼沒有出過國,要麼沒有任何翻譯實踐經驗,在課堂上從書本到書本。我想,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他們還是有缺陷的。但是中國目前相當多的學校的老師處於這樣的情況,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主要是由於地域、環境的限制,這當然也不能怪他們個人。

我認爲,口筆譯實踐對於更好地教授學生是有幫助的。與此同時,對口筆譯實踐和口筆譯教學做理論上的思考,對於提高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Q:您剛纔說到,譯者的身份對了解市場的最新動向非常有幫助,下面想問問您對國內翻譯市場的一些看法。我們看到很多媒體說現在的國內翻譯市場有青黃不接的情況,尤其是在口譯市場上,有缺口大、人才難覓這種現象。請問您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呢? 您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第一,我認同很多人講的,就是在中國的翻譯市場上,無論是筆譯還是口譯,缺乏高端人才,這是事實。在中國,現有一千多所學校都有英語專業,有幾十所學校都有翻譯學院或者翻譯系,有215所MTI培養單位, 有233所BTI培養單位;除中國以外,全世界加起來約有230所翻譯學校或機構。總體而言,國外培養的是高端人才;在中國,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翻譯專業呈現井噴式的發展狀態,但是,我個人認爲,大體上屬於大衆化教育。

在大衆化的教育基礎上,怎樣培養高端人才?這是一個命題,也是一個必須接受的挑戰。現在只有個別的幾所學校培養相對高端的人才,例如會議口譯,每年培養出來的能夠勝任工作的大概只有二三十個人。剩下的MTI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他們雖然入學時經過考試,但是很多人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所以在學校的這2-3年學習效果不佳。再加上現在整個社會非常功利,讀碩士就是爲了拿文憑, 有了這個文憑就可以掙錢,有了錢,就可以怎麼樣。真正的想進入這個職業、把這個職業做好的人很少。

文學翻譯現在在整個市場翻譯量中佔比大概不到5%, 但我一直在講:文學翻譯,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人類文化要想遺留下來,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文學和文化翻譯的,而文學文化翻譯又需要譯者具備非常高的水平,但是現在這類人才非常缺乏,漢語和外語水平都達不到,形成了一個像你剛纔講的青黃不接的狀態。現在典籍翻譯,恕我直言,有點過熱:任何一個大學或者一個機構,拿到一個“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國家項目後都在做典籍翻譯,但是真正能夠做典籍翻譯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老師組織學生做典籍翻譯,可行嗎?我覺得做不到。現在有一些70歲上下甚至是有些80歲以上的人還在做翻譯工作,他們水平是足夠的,但是現在年輕人才短缺。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大領域,一定要專門培養一批人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上千所學校都是同質化培養,這樣培養不出來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一個問題就是科技類翻譯,口譯筆譯都包括在內。最近兩年,特別是近期發生的圍棋大戰中Master以 60勝0負1和的成績戰勝人之後,更多的人在談機器翻譯明天就能夠代替人工翻譯了。實際上,我跟一部分學者的觀點是相同的,科技翻譯確實佔到了目前翻譯市場量的95%左右或者是90%左右。但是,眼下或者是未來幾年,機器真正能做的工作,應該是那些重複率高、程序化、對記憶能力要求高的工作。跨界的、高智能的工作,我覺得光靠機器完成很難。況且,翻譯跟圍棋不太一樣,譯者每個人背後的知識、認知能力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如果把翻譯跟圍棋作比較,我覺得有待商議。我也做過小測試,例如,最近微軟推出的Translator軟件, 只能提供一句話的翻譯,即我說一句它翻譯一句。我如果用標準的普通話、正常的語速,顯示出來的中文、英文或者法文是對的,但是軟件翻譯出來的結果有些問題;然而,只要我語速改變,只要我帶一點口音, 只要我說土語,只要我加上一些行話,它就不能辨識了。那麼,回到行業內說,行業間的跨界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現在的電商需求比較高,而電商的業務實際上覆蓋了所有經濟領域的行業,比如傢俱、服裝等等。那麼,在跨界的翻譯當中,如果不是一些簡單的商品名稱的翻譯,機器是很難對付的。所以我個人覺得,機器可以逐漸地代替人做一部分工作,就是我上述的那些有特徵的工作。但是,真正的譯後編輯需要人來完成。

所以,總體來講,市場的整個趨勢是:第一,人才匱乏,這是肯定的;第二,從高校來講,根據市場需求,應該有重點地在一些有基礎的學校培養一些能夠從事文學文化翻譯的學生,即專門地定向培養。另外,各高校應該根據區域需求有各自的特色。2015年的行業大會上我曾提出了跟國際上不太一致的翻譯培養方案。國際上的翻譯專業原則上是講職業化培養,不談專業化。而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根據區域的需要,根據學校的特色,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培養一些有特長的口筆譯人員或者叫語言服務人員,這樣才能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換句話說,就是要差異化、區域化、特色化發展,這樣才能實現未來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滿足市場的差異化需求。

Q:您剛纔提到,目前國內的翻譯教學存在一種大衆化的現象,每年培養出的翻譯人才並不多。我們知道現在北語的高級翻譯學院雖然年輕,但是這幾年發展不錯。您能不能簡單地講述一下北語高翻學院成立的經歷,它主要的教學理念還有它現在的專業設置?

A:高翻於2011年5月20日成立,是中國20多所外語院校裏最後一個成立高級翻譯學院的。高翻成立之後,我們在學院的建設上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北語的特色是什麼?就是語言文化。那麼,這幾年,我們的教學也一直在圍繞這樣一種特色展開。

建院初期,我們招收英、法翻譯專業兩個本科班,特別是法語班,我們當時招收了3年的法語高起點的學生。但是經過3年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孩子有一定的缺陷, 例如,他們中至少有一半同學的英語水平跟不上。目前在中國,學了法語, 同時還應該掌握英語,否則很難進入市場。因此我們做出了改變,停止法語高起點招生,變成了漢英法多語班。也就是說,本科階段,除了英漢翻譯班以外,我們開設了多語班。而多語班的學生英語和漢語高考成績應該在135分以上。在國際上,最近幾年,已經停止了做兩種語言的翻譯培養,要求學生必須會三種語言或以上纔可以學習翻譯。中國的市場也有類似需求:英語作爲基礎,同時會另外一種外語。現在的“一帶一路” 更是有這樣的需求。

除多語班以外, 我們從2016年又開設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本科的本地化班2018年準備正式招收本地化管理方向的翻譯碩士。根據現在語言服務公司反饋的信息來看,真正能夠懂技術又懂項目管理的人太少了。所以我們就想按照這個思路,準備把這個專業開設出來。

在口譯研究領域,我們一共有6個研究人員,在國外的一項統計中,北語在口譯研究全國的貢獻或者是被引用率上,佔到了第四位。另外,我們的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很高。我個人並不太關注就業率,我關注的是就業質量,就是學生到哪兒去工作了?工作得怎麼樣?

5年建院以來, 北語翻譯專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已經設立了本、碩,博,一條龍式的學科建設體系。現在北語有BTI ( Bachel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 翻譯學碩士、翻譯學博士。MTI包括英、法、日、韓、德、西、阿等語種。

2015年,我們正式加入了“國際翻譯學院聯盟”,來校進行審計的專家對高翻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等,表示既吃驚又讚賞。

Q:您剛纔提到, 不是外語水平高就可以做翻譯,也需要有一定的擅長領域,像文學、文化或技術類,您覺得除此之外譯者還需要具備一些什麼素質呢?

A:從目前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我建議:學生從進校開始,甚至從小開始,要追求自己的夢。現在大家都在談“中國夢”,這個夢是可以實現的。北語高翻建院初期制定的培養模式就是三個“1” 的模式:第一個“1”是語言,第二個“1”是翻譯專業能力,第三個“1”是個人興趣。

另外,做事之前先做人。現在功利主義盛行,在向“錢”看的背景下,我認爲青年朋友應該在追求生活質量的同時,有一些精神追求,而這種追求不能和錢劃等號,要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上。例如,高翻有個本科畢業生在中國芭蕾舞劇團,她一直對芭蕾很感興趣,我們鼓勵她去做,後來她實習時表現非常好,就被單位留下了,現在做得也很好;有些男孩子可能業務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知道如何做項目經理、善於管理;也有些男孩子文學不太好,卻在網頁製作上很強,他們也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工作。所以如果給年輕朋友一些叮囑的話,我們這些過來人覺得,在追求物質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如果有初心,要給它留一點位置,不能讓金錢把所有的位置都佔據。

另外,現在的年輕朋友可能會關注進入某個領域需要哪些技巧,其實只要用心,這些技巧很快就會學會;但是做人不會這麼容易,所以我一直強調做事之前先做人,“人”字寫好才能把事情做好

例如,高翻建立了“翻譯勵學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本來是企業在建系、建院時給的資助,但是到現在爲止5年了,高翻的獎學金本金都沒有動,每年頒發的獎學金都是學生實習實踐後上交的、自己獻愛心的錢。有些學生讓我很感動,他們都畢業了,實習的錢當時沒有拿到,等他拿到錢後又專門返回學校來捐錢。我們高翻有一大批這樣的孩子。其實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因爲孩子本身是純真的,關鍵是如何不忘初心,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不要進入市場就被污染了。人還是應該有些精神上的追求、人格的追求。

Q:最後提一個具體一點的問題。您肯定很瞭解國內的“翻譯資格考試”,比如我們瞭解到您本人會參加CATTI的命題;另外,據說教育部和北外也合辦過一種翻譯考試叫“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您覺得這類翻譯資格考試的含金量和市場認可度高嗎?您是否建議外語專業學生、翻譯愛好者去參加這種資格考試?

A:這些年跟高等教育掛鉤的考試非常多,除了外語四、八級考試之外,還有跟翻譯專業相關的考試。從2003年開始,人事部委託外文局組織CATTI考試。CATTI考試是和行業直接掛鉤的,類似會計師、律師行業的考試。如果學生畢業以後進入國家機關的話,可以憑此考試證書應聘相關崗位,例如,持三級證書可以應聘翻譯助理崗位。現在MTI教指委,包括教育部翻譯本科協作組都鼓勵在校學生參加CATTI考試,同時還推出優惠政策:在校翻譯專業的學生不再參加綜合考試,只需參加翻譯實務考試。CATTI考試已經被人事部列入國家認可的專業考試中。

結語

三十餘年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的經歷讓劉和平老師對翻譯人才培養和翻譯行業有清楚、全面的認識。誠如北語高級翻譯學院的院訓所言,“挑戰自我,服務他人,溝通世界”, 翻譯不易,譯者更是責任重大。希望廣大青年翻譯愛好者能夠不斷砥礪前行、提升自我,爲世界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做出貢獻。

2017年法語考試報名信息彙總&考試時間表>>>

更多法語筆譯考試信息和備考經驗>>>

如果你想要報名滬江網校課程,提高自己的法語聽說讀寫能力

可以參加2017年11月法語DELF B2【全程班】,戳這裏去試聽>>

聲明:滬江網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發現本網站發佈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權的鏈接內容時,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做相應處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