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英語翻譯

探究大學生文字翻譯中中式英語

本文已影響 8.51K人 

隨着中國政治經濟等方面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擴大,中國人渴望瞭解世界尤其是讓世界更多的瞭解真實的中國的願望也愈來愈強烈,而英語作爲“世界語言”,其國際溝通橋樑的作用也愈來愈顯著,這種趨勢可以從中國學校的英語教育現狀中得到翔實的印證。然而,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用英語表達和傳遞漢語思想漢語文化的操作過程中實際效果卻並不是很理想。我們看到,受各種因素,如思維習慣、句法結構等的影響,學生給出的譯文中錯譯誤譯頻頻出現。這些失誤往往使目的語讀者作爲受衆困惑迷茫。本文針對這一現象, 試圖對大學生漢譯英當中出現的典型的中式英語略作探析,並尋求可行的教學改良方案。

ing-bottom: 100%;">探究大學生文字翻譯中中式英語

  一、中式英語及其在文字翻譯中的突出性

  (一)中式英語的定義及其成因

中式英語(Chinglish), 顧名思義,指有漢語痕跡的不符合英語語法及其他規則的英語。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中式英語有很多,如“休息室”譯爲“restroom”(廁所),“天橋”譯爲“sky bridge” (鋼纜吊橋名稱或運輸方式名稱),“小心滑倒”譯爲“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小心地滑倒),“歡迎你到……”譯爲“welcome you to”,“車載安全帶”譯爲“safety belt”(飛行、高空作業或進行技藝表演時,爲保障安全所用帶子)。(以上譯例正確譯法分別爲:lounge, overhead walkway, Wet Floor, welcome to, seat belt)

關於中式英語的成因,大家普遍認爲是語言習得中的負遷移導致的。遷移(transfer) 原來是屬於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是指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習者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經驗遷移運用於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一種過程。遷移可分爲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兩種。如果舊知識的遷移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幫助、促進作用,它就是正遷移;反之就是負遷移,即干擾(interference)。中式英語就是在漢語的負遷移作用下產生的。它的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正如奧蘇伯爾所說,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外語的學習中竭力迴避母語的中介作用和遷移作用是不現實的。在外語學習的初期,我們往往利用母語和外語的相似性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詞彙的初期,我們會用標註拼音的方式記憶英語單詞。但是英語和漢語從根本上講是不同的。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漢語是形合語言,依仗內在的邏輯意義組織語言,英語是形合語言,依仗形式,將個體的單詞組織成詞組及至語篇。這一根深蒂固的區別是促成中式英語的根本原因。

  (二)中式英語在文字翻譯中的突出性

中式英語在英語學習的各個層面(如口語、寫作、翻譯)都有體現。如寫作中用到的“不要睡得太晚。”,錯譯爲“Don’t sleep too late.”; “他不假思索,把我背了起來”, 表達爲“Without thinking, he put me on his back.”(以上例子正確表達爲:“Don’t go to bed too late.”; “Without hesitation, he put me on his back.”) 口語中也經常聽到中式英語,如涉及到一些色彩時,有了以下表達:red sugar, purple in the face, red with envy, yellow video, 正確的表達爲:brown sugar, black in the face, green with envy, blue video(以上表達的漢語意思分別爲:紅糖;臉色發紫;嫉妒,眼紅;黃色錄像)。這些表達的差異恰恰顯示了中英色彩偏向上的不同或者文化取向上的不同。

其實,無論是口語、寫作還是翻譯,他們都是第二外語學習者母語思維文化的反應。口語和寫作都是在隱性的母語思維文化作用下完成的,而文字翻譯中卻多了一個顯性的因素,即書面文字。書面文字的出現強化了學習者原有的母語思維,同時強化了學習者對母語文字內涵及結構的認識。我們知道,漢語和英語在詞彙內涵範疇的確定方式及句式結構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以上這種強化使得中式英語在文字翻譯中顯得尤爲突出,有時在口語寫作中出現可能性不大的中式英語在翻譯中就會出現。

  二、學生作業實例分析

在學生的翻譯作業中,中式英語在詞彙層面和句法層面都有所體現。詞彙層面主要體現在標記項方面,句法方面主要體現在句序、句子結構以及特殊句式的處理等方面。下面通過實例來對這些中式英語進行分析。

  (一)詞彙層面

語言中詞的形式表現爲有標記項(the marked form)和無標記項(the unmarked form),但是在不同語言中這種表現形式並不一致。如英語中有標記形式比較多,例如,名詞的大小寫形式、單複數形式、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動詞的語氣形式、句子的詞序變化引起的功能與意義的變化等等。漢語中以上有標記的形式相對較少而且不明顯。這在英漢互譯中就有一個一種有標記形式在另一種語言中該如何表達的問題。當學生把漢語譯成英語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英語當中本該有的標記。如:

例一:我還要感謝那些在我處境艱難時支持我的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以下簡寫爲NCE, Book3>:13)

譯文:My thanks go to those who stick by me when I fell on hard days.

例二: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新的環保措施,由此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公園和公共綠地。(NCE, Book 2: 41)

譯文:The government took a series of new environmental measures, so many parks and public green lands sprang up everywhere around the country.

例三:前幾天當我沿着大街走的時候,錢包被人偷了。(NCE, Book1: 156)

譯文:My wallet is stolen when I am walking on the street several days ago.

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出,漢語的動詞是沒有時態標記的,而英語是有這個標記項的。漢語對於不同時間動作的表達,主要是藉助時間詞或表示時間的句子以及“了”之類的詞完成的。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欠缺較好的英語語感。

除了時態標記外,還有一些標記差異學生在翻譯時沒有注意到,如:

例四:你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就取得了會員資格,它可以使你在買東西時享受打折的優惠。(NCE, Book4:70)

譯文:You need only to fill in a form to apply for the quality of membership, which will enable you to enjoy a favor of discount when you are buying.

在漢語原句中,“資格”,“優惠”這樣的詞叫範疇詞。英語名詞中本身就包含了概念範疇,所以在漢譯英時沒必要添加。“會員資格”和“打折的優惠”直接翻譯成 “membership”和 “discount”就可以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出勤率(attendance, 誤譯:attendance rate), 自制力(discipline, 誤譯:the ability of discipline), 愛國主義精神(patriotism, 誤譯:the spirit of patriotism)。

例五:與以英語爲母語的人交談是非常有益的體驗,從中我們能學到許多東西。(NCE, Book1: 9)

譯文:Talk to someone whose mother language is English is a good experience. We can get a lot from it.

我們知道,在漢語當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動詞做主語,這個主語是沒有標記的。但是在英語當中動詞的原形是不允許做主語的,需要添加-ing 標記或不定式標記。

  (二)句法層面

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語語言結構錯綜複雜,從屬關係立體交叉,多長句、複合句和被動句,形成特有的多維性;漢語語言結構簡單,論理敘事按時間邏輯等順序依次排列,呈單向性特徵。這種差異干擾了學生的翻譯。如:

例六:這幅畫展示了一個神色嚴肅的男子,旁邊站了一位女子,身後是農舍,他們的原型分別是畫家的牙科醫生和姐姐。(NCE, Book3:103)

譯文:This painting shows a serious-looking man. A woman stands alongside him. A farmhouse is behind them. And their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the painter’s dentist and sister.

以上原文是一個典型的漢語句子,它由多個獨立的短句構成,單向呈現,逐一描寫,結構比較鬆散。受原文的影響,學生給出了以上譯文。這樣的譯文跟原文結構逐一對應,但是不符合英語句子緊湊有序、呈疊狀共核的特徵。瞭解到區別後可以做出修改:The painting shows a serious-looking man and a woman alongside him in front of a farmhouse. Their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the painter’s dentist and sister.

句子結構問題對於中國學生來講還需要長時間大量的練習,但是有的差異只要留意就可以習得。如:

例七:他企圖以滔滔不絕的談話來拖延時間。(NCE, Book 2:70)

譯文:He tried with a lot of talking to buy time.

在漢語中介詞短語的位置比較靈活,但是在英語中介詞結構往往出現在賓語之後,所以以上譯文可以修改爲:He tried to buy time with a lot of talking.

漢語中一些句式的表達是有固定句式的,如:

例八:學校強調這一思想: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的活動是值得的。(NCE, Book3: 73)

譯文:The school emphasizes this idea: the parents’ taking part in school’s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their own children is worthwhile.

我們知道,漢語中的句式“做……是值得的”,可以直接對應英語中的句式It is worthwhile 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這是英語中It is + adj. 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這一句式的具體應用。

  三、可行的教學策略

中國學生學英語是在漢語環境裏學的,漢譯英過程中除了在視覺上受文字的影響外,無意識中都在將漢語詞彙句式的特徵套用到英語中,當這些特徵相同或相似時,可以起到正向促進的作用;相反則會影響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調整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例如,在平時的實踐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一些翻譯理論知識,避免或減少詞不達意或句子支離破碎的現象,用理論來指導實際練習。

再者,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對漢語和英語的差異進行對照講解,讓學生明確二者在詞彙、語法、句子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共性和個性,通過比較強化認識。

此外,對於學生的作業一定要認真對待,課堂講解翻譯理論技巧時或比較漢語和英語的異同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翻譯實例進行闡述。除課後的作業外還應該針對性的加大練習量,通過大面積長時間的接觸提高學生的語感,適應英語的獨特思維方式,進而把對英語獨有特徵的認識內化。相信通過長時間有針對性的努力,學生也可以將英語變成一種習慣性語言(a language of habitual use)。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